植境plantarium

do good together🌱
我們是一個推廣永續的複合式空間,融合美食、活動與創新,邀請你一起探索更美好的未來。

館內品牌

場域中含旭穗蔬食、樂覓超市、靜思書軒,期盼打造舒適的永續生活空間。

Exhibition
當期展覽活動

我們致力於推廣蔬食與環境的永續,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參觀我們近期推出的展覽活動!

News&Events
最新消息

這個中秋,不只團圓,也想永續

1. 團聚的同時,也別忘了地球的呼吸 中秋節是重要的團圓節日,從烤肉、送禮到賞月,我們共享的不只是月色,還有情感,但在這些熟悉的儀式裡,也藏著環境的代價。 以烤肉為例,燃燒 1 公斤木炭會排放約 3.67 公斤二氧化碳(CO₂),一家人若用掉 5 公斤木炭,相當於開車約 80 公里的碳排量。而烤肉煙霧中的 PM2.5、碳黑等污染物,也會影響空氣品質與人體健康,對孩童與長者尤甚。 根據環保署統計,中秋期間家庭垃圾量會上升 15~20%,以紙盒、塑膠與複合包裝為大宗,其中多數無法有效回收。這些美意背後的資源消耗,也值得我們重新思考。 2. 從烤肉到禮盒,減碳從「選擇」開始 我們不需要犧牲節慶的溫度,只需要做出更有意識的選擇,讓生活更靠近永續。 建議做法: 改用電烤爐或瓦斯烤具,減少空氣污染與碳排放 選擇永續來源木炭(如FSC認證)、減少肉類比例、增加蔬食搭配 挑選簡約設計或可重複使用的禮盒包裝,減少一次性包材 優先選擇在地製作、少運輸里程的產品,降低物流碳足跡 這些看似細小的調整,是對環境最真誠的善意,也能為節慶增添更多心意。 3. 還能怎麼做?中秋永續的更多靈感 除了烤肉與包裝,中秋節還有許多能與永續接軌的可能。這些議題,也許不像煙火那樣張揚,但卻能為節慶增添深度與溫柔。 食物浪費的省思 中秋聚餐總是豐盛,但過量準備容易造成剩食浪費。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節慶期間的廚餘增加達近兩成。 提前掌握人數與份量、與親友共食、剩菜創意料理都是實用做法,讓每一份食材都被珍惜。 減光害的賞月提案 中秋夜,我們總是抬頭仰望月亮,但城市中強烈的人造光源,其實讓真正的月色變得模糊,也干擾了自然界的夜行節律。 試著在中秋夜關燈一小時,一起靜靜賞月,也是一種節能與自然共生的行動。 4. 讓這份節慶心意,更溫柔地延續下去 中秋節,是人與人團聚的節日,更是我們與自然重拾關係的時刻。從烤肉方式、禮盒選擇,到光線、食物的安排,每一個選擇,都可以讓這份節慶心意延續得更久。 「讓月光成為我們對地球的承諾,不只團圓,也照亮永續的未來。」 延伸閱讀與來源: 中秋節烤肉煙有毒嗎?|Poll-Tex 『光污染』正在傷害你我健康|國家地理頻道 看不見的食物浪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25/10/02

《食在有梗》沉浸式體驗讓永續貼近生活

當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持續升溫,如何把抽象的數據轉化為貼近日常的經驗?台北市信義區的植境複合式概念館推出全新展覽 《食在有梗》。展覽以「氣候與永續議題」為核心,透過遊戲化互動裝置、線上心理測驗與沉浸式影片,讓大眾理解飲食選擇與地球永續的密切關聯。 近年來,全球多地頻繁出現氣候災害:從亞馬遜森林野火到孟加拉連日洪水,再到台灣的溫度創新高,顯示氣候變遷已深刻影響日常生活。植境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複雜的議題轉化為大眾都能理解的體驗。這些現象顯示氣候變遷已不再是遙遠的環保議題,而是深刻影響生活的現實挑戰。 《食在有梗》展區設計了互動裝置,讓觀眾能直觀地體驗食材選擇對碳排放的差異,並透過多媒體敘事追溯氣候變遷的成因與未來可能。線上心理測驗則增加趣味參與感,讓教育更容易被接受與分享。 永續飲食是一條長遠的路,希望這個展覽成為城市裡的公共教育平台,讓企業CSR、學校教育以及一般大眾,都能找到參與永續的契機。 主辦單位:植境複合式概念館策展單位:二三設計#台北展覽 #植境 #食在有梗

2025/10/01

從原料到包裝|品牌如何落實每一項永續細節?

你是否也曾經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個小小的選擇而陷入思考?比如:超商的飲料瓶該不該沖洗後再回收?該不該多花10元選擇一個標榜永續製程的商品? 其實,這些日常的猶豫與選擇,正是我們在打造產品過程中,每天都在面對的現實。 作為一個品牌,我們深知:永續,不能只存在於一個環保標籤上。 它應該是一種貫穿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思維,從原料、製程到包裝,每一個環節都值得被好好對待與公開。 1. 原料怎麼來?「里程」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一個產品的「碳足跡」,其實從原料開始就已經大不相同。 以一顆酪梨為例,根據 Our World in Data 的資料,一顆從墨西哥進口到歐洲的酪梨,平均會排放 1.5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₂e)。= 這等同於開車約6.5公里的碳排放,只是為了讓這顆酪梨抵達餐桌。 因此,我們在選擇原料供應商時,並不只是比較價格或品質,更會思考: 是否能優先選擇在地原料或鄰近區域產地? 是否有減少長距離運輸的替代方案? 以我們的XX產品為例,從原本使用紐西蘭進口羊毛,改為與台灣中部的畜牧小農合作,每批原料平均運輸距離從9,000公里縮短為270公里,減少了約 92%的運輸碳排。用生活比喻來說,等於從每天開車通勤到開走路上班,差距可觀。 2. 製程:低碳,不代表妥協品質 永續製程,不只是節能減碳,更是一種重新設計的智慧。根據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國環保署)統計,製造業的能耗佔全球碳排的約21%。換句話說,每製作5樣東西,就有1樣的碳排是來自工廠本身的能耗。 因此,我們投入製程優化,例如: 導入低溫染整技術,每批布料約可節省30%的能源(相當於每做3件衣服,就省下一件衣服的製程用電。) 使用封閉式水循環系統,染整用水回收率達80%以上(意即100公升的染整用水,能重複利用達80公升,比傳統方式節水4倍。) 建立碳排透明紀錄表,記錄每個批次製程的能源與水耗 這些努力背後,不是為了省成本,而是希望讓每一個「低碳決定」都不犧牲品質,反而增添對產品的信任。 3. 包裝:美觀之外,更要思考它的「下一步」 根據聯合國資料,全球每年產生約3億噸塑膠廢棄物,其中超過75%最終無法被妥善回收。換算下來,每分鐘就有一台垃圾車的塑膠被傾倒進海洋。(來源:UNEP) 因此我們的包裝設計從以下三個方向出發: 減量:包裝重量減少30%,採用單一材質設計方便回收 如果每1000個包裝節省30%,等於少了超過50公斤的紙材浪費,相當於一棵成年樹的年吸碳量。 材質:100% FSC 認證紙材、植物性墨水印刷 循環:推出可重複使用包裝袋,鼓勵顧客回收再使用 我們設計的回收袋平均可重複使用10次,使用率達8成,等於為每位用戶每年減少約10個塑膠袋的使用量。 此外,我們在每個產品頁面都標示了包裝的碳排與回收建議,讓永續成為一種「可以被理解與參與」的日常選擇。 我們不是完美,但我們選擇透明 永續的路沒有終點,而我們的原則始終一致:透明、負責、持續前進。 這是一條從你手上的產品,回溯到源頭的路。你所選擇的,不只是這件產品本身,而是它背後的所有選擇。 我們相信:當更多人願意一起關心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改變就會慢慢累積,直到有一天,成為理所當然的日常。

2025/09/27

旅行也能很永續:環保旅人必帶 5 樣小物 !

旅行讓人嚮往「放鬆」「探索」「冒險」,但也常帶來一次性用品的浪費與碳排增加。為什麼旅行和永續要連在一起談?因為全球每年產生約 3.5 億噸塑膠廢棄物,其中約 1–2 百萬噸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漏出一輛垃圾車的塑料到海裡 。當我們在旅途中減少一次性用品,就是為地球省下無形的「垃圾體積」與生態壓力。 以下精選 5 樣環保旅人必備小物,搭配數據說明,讓你的旅程輕鬆兼顧永續。 圖片來源:Pexels 1. 可重複使用水瓶 💧 在炎熱的城市或長途健行中,補水是必須的。隨手購買瓶裝水雖然方便,卻會留下大量塑膠瓶垃圾。攜帶耐用水瓶,你可以避免購買一次性塑膠瓶裝水,每年全球約有 百億支塑膠瓶被購買,其中只有約 50% 被回收。選擇自己的水瓶,讓清涼隨行,也讓地球少添一件塑膠負擔。 帶上 耐用的環保水瓶,你可以: 隨時補充飲水,不怕口渴 減少購買一次性瓶裝水 若選擇保溫瓶,能應付更多需求,隨時想要喝冰的熱的都沒問題! 貼心小提醒: 出發前先查詢目的地的飲水機或補水站地圖,旅程更安心。 圖片來源:ELLE 2. 隨行餐具組 🍴 旅行途中最常見的誘惑就是各式各樣的街頭美食。一份旅途小吃背後,可能意味著一次性筷子、湯匙與吸管的消耗。自備輕巧餐具組,每用一次,就能避免浪費。若一萬名旅客都這樣做,就等於減少上萬件免洗餐具。 帶上一組 輕巧的隨行餐具組: 包含筷子、湯匙、叉子,甚至可重複使用的吸管 輕便好收納,不佔空間 使用時更衛生,不必擔心陌生環境的餐具清潔度 這是一個小小的選擇,卻能在旅行中大幅減少免洗垃圾。 圖片來源:妙管家 3. 環保購物袋 🛍️ 你是不是也常在旅行時買零食、伴手禮或紀念品呢?這時候,環保購物袋就是最可靠的旅伴。在台灣,每人每年平均使用數十個塑膠袋,雖然有政策引導減少使用,但你隨身攜帶的布袋或折疊袋,更能立刻替代臨時塑膠購買行為,並能作為臨時背袋,增加旅途效能感。 選擇一個 可折疊、耐重的環保袋: 不僅能裝戰利品,還能臨時當作小型背袋使用 省去一次次的塑膠袋 有些設計甚至時尚美觀,也許可以成為你的穿搭配件 圖片來源:樂天市場 4. 固體盥洗用品 🧼

2025/09/13
}

Venue Rental
租借場地

展演活動區

連結符合八大主題的團體,使用策展空間來發聲讓永續理念,透過不同發式傳達與產生連結 定期舉辦工作坊、講座和課程, 提升相關知識與技能。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欄位為必填

    btn-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