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急救知識必備:CPR+AED 為什麼人人都該學?

2025/08/08

關鍵時刻的黃金4分鐘

當一個人突然心臟驟停時,從倒下的那一刻起,每一秒都是生死交界。研究顯示,心跳停止後每延遲 1 分鐘急救,存活率就會下降 7~10%。超過 4 分鐘,大腦開始受損;10 分鐘未施救,幾乎難以救回。
問題是,救護車通常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現場,尤其在交通繁忙、偏遠地區或是密閉空間中。因此,在第一時間立即施以 CPR(心肺復甦術),並正確使用 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就是撐過死亡邊緣的唯一機會。這 4 分鐘,也被稱為「黃金急救時間」,是否有人能站出來,就是一切的關鍵。

圖片來源:Canva

什麼是 CPR 與 AED?

CPR(心肺復甦術)
是透過人工胸部按壓(有時搭配人工呼吸),幫助患者維持最基本的血液循環與氧氣輸送。即使心臟停止跳動,按壓可以暫時「接手」心臟的工作,避免腦部缺氧、器官壞死,爭取寶貴的救命時間。
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則是另一項不可或缺的救命工具。當患者出現致命心律不整,AED 會自動判斷是否需要電擊,並引導使用者進行操作。即使你從沒用過,機器也會用語音或圖示一步步教你怎麼做。
簡單來說,CPR 是「延命」行動,而 AED 則是「恢復心跳」的關鍵。
兩者缺一不可,共同提高急救成功率。

台灣真實案例,證明急救的力量(點選標題可看新聞影片)

根據最新統計,全台透過 AED 成功救回生命的案例已累積超過 205 例。這些數據背後,是一條條本可能終結的生命,因為有人懂 CPR、敢出手、會操作 AED,而重獲新生。

📌 案例一:新竹桌球場,51歲男子倒地,CPR+AED 奇蹟救回

2025 年 6 月,一名男子在新竹縣桌球場運動後突發心臟驟停,倒地失去意識。現場有一位醫師目擊後立刻進行 CPR,同時啟動「聽見 AED」App,鄰近的準消防員迅速帶著 AED 趕到現場。經過 4 次電擊與持續胸部按壓後,男子順利恢復心跳與呼吸,送醫後完成心導管手術,隔日清醒出院。
👉 這場救援的關鍵,正是「有民眾懂得 CPR,且能即時使用 AED」。

📌 案例二:新北市停車場員工倒地,同事即刻救援

2021 年新北市三重發生一起現場同事發揮緊急應變,具影片報導與錄像畫面的實際案例。一名停車場員工突然昏倒,身旁同事立即分工,有人報案、有人開始 CPR,並在 AED 語音提示下施以電擊。救護車抵達前,患者已恢復生命徵象,成功送醫後平安出院。
👉 不需專業醫療背景,只要有人願意出手,依流程操作,AED 也能奇蹟救命。

不必是醫護人員,只要你有 CPR + AED 的知識與勇氣,就能在關鍵時刻成為關鍵救援者。

❤️急救流程:

1.確認患者有無意識及呼吸:拍肩大聲呼喊,確認是否無意識+無呼吸。
2.求救:請旁人打 119、取 AED,無人協助就自己求援。
3.CPR 體外心臟按壓:雙手垂直壓胸部中心,每分鐘 100–120 下,壓深 5–6 公分。
4.呼吸道暢通:沒有外傷時,使用「壓額抬下巴」方式打開患者的呼吸道。有外傷時,打開呼吸道過程,需保持頸椎維持在同一直線。
5.人工呼吸:捏鼻口對口吹氣2次,每次1秒,觀察胸部起伏。按壓與吹氣比例為30:2,亦可只做按壓。
6.使用AED:依語音操作 AED,搭配 CPR,一直施救到專業救援到場。
📌 重點提示:只要按壓持續不中斷,存活機率就會上升。

這六個步驟,就是你我都能學會的救命流程。急救不是高深醫術,而是基本生活能力。

圖片來源:Canva

現在學還不晚,下一位受益者可能是你

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也無法選擇在場的人是誰。但你可以選擇「成為那個知道怎麼做的人」。心臟驟停事件多數發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家裡、學校、辦公室、運動場,當下最有可能伸出援手的,就是身邊的你我。如果你學會 CPR+AED,你可能救到的,是你最愛的人。
好消息是,現在開始學還不晚,而且學會的門檻其實很低。許多縣市消防局、衛生單位、醫療機構都有開設急救訓練課程,有的甚至只需要一個下午,就能獲得完整的操作知識與實作經驗。更棒的是,植境也會不定期與當地消防單位合作開設 CPR+AED 的實體課程,讓更多人能在安全、友善的環境中學會救命技能。

📌 歡迎關注植境社群平台或官網活動頁,我們將不定期公告課程資訊,開放報名。
學會急救,是給自己與他人最實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