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海草床」的藍碳秘密,守護海洋從你我開始
在台灣的東沙環礁、澎湖潮間帶或墾丁的水下淺灘,有一片鮮少人知的綠色寶藏 —— 海草床。這些看似平凡的海底草原,其實是地球最強大的「碳吸塵器」,也是無數海洋生命的避風港。
但你知道嗎?這些神奇的海草床,正在以每年 1.5% 的速度消失,過去已流失超過三成。我們的眼睛看不到,卻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感受到它消失後的沉重代價。

🐠 一張看不見的海底床,睡著整片生態系
海草不是海藻,它是會開花、長根、會傳宗接代的「海洋植物」。這些植物穩穩地扎根在沙質或泥灘底層,形成綠色草原般的海底生態系,被稱為「海草床」。這裡孕育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海龜、海馬、魟魚、蝦蟹、稚魚……牠們在這裡出生、覓食、躲藏、成長。 海草床就像一張舒適的水下搖籃,默默承載著海洋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 吸碳、淨水、防浪?它們比你想的還厲害!
除了提供生物棲地,海草床還是超強的「自然保衛隊」:
➡️藍碳寶庫:海草床每平方公里每年可吸收約 83 噸碳,碳儲存效率遠高於陸地森林,是地球對抗暖化的秘密武器。
➡️淨化水質:海草的根系過濾泥沙、吸收過剩營養,維持海水清澈。
➡️減緩侵蝕:茂密的葉片能減緩海浪與潮汐的力量,保護脆弱的海岸線不被侵蝕。
但這些功能,都建立在「它們還活著」的前提上。
🏞️台灣的海草床,曾經繁盛、現在呢?
你可能沒聽過,但台灣其實擁有約 12 種海草,分布於東沙、澎湖、蘭嶼與西南沿海。尤其是東沙環礁,擁有全台最大的海草床,面積超過 5,400 公頃。
然而,受到氣候變遷、海域開發、廢水污染與過度捕撈影響,海草床正快速減少。像澎湖部分地區,原本豐茂的草原,現在已成光禿沙地。
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種植物,而是一整座海底城市。
🛠️ 幸好,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拯救
在澎湖,科學家與地方社群合作展開海草復育行動。他們用一根根種苗、一段段潛水時間,努力重建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也有學校老師帶著學生觀察記錄、NGO舉辦「海草公民科學家」計畫,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復育海草床,不只是一場生態任務,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承諾。
那我們人類,能做些什麼?
✅ 減少海岸污染:
避免在海邊使用含磷洗劑、塑膠製品,這些污染物最終都會影響海草床的健康。
✅ 拒絕破壞性海產:
選擇永續捕撈或友善漁法的海鮮,拒買以底拖網捕撈的產品,減少對海床的傷害。
✅ 支持保育行動:
關注海洋保育組織的復育計畫、捐款、參與志工,或只是分享一則貼文,都可能成為一點微光。

💬海底那張靜靜的綠床,其實是在等我們醒來
我們以為海洋夠深夠遠,不需要擔心;但其實,氣候的變化、魚群的消失、岸邊的退縮,都是訊號。而那片看似不起眼的海草床,其實正是海洋給我們的一封求救信。
下次看見海邊那片晃動的綠意,請記得——
那不只是海底的一張床,而是生命的搖籃,也是我們與海共生的起點。
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343&parentpath=0,295,342
https://e-info.org.tw/node/24000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0544-5?utm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