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玻璃,到一支竹牙刷——生活裡的永續選擇。
你手中輕輕一握的玻璃杯,或是每天早晨與你相伴的牙刷,也許都能成為守護地球的小小力量。
春池玻璃
這家在台灣紮根半世紀的企業,將回收玻璃再生為晶瑩透亮的新生命——從瓶器、建材到工藝品,無一不是減少浪費、延長資源壽命的實踐。它的使命很單純:讓每一片玻璃都有再次發光的機會。
而現在,除了玻璃,我們也能在生活裡做出更多選擇——從手邊的小物開始,換成可自然分解、回歸大地的用品,讓日常減少一點負擔,多一份呼吸的輕盈。

可降解物品——不留痕跡的生活足跡
· 竹杯
竹子生長快速,有些品種一天能生長超過 30 公分,完整成熟僅需 3-5 年,遠比樹木動輒十數年的成長期快速。且無需大量化學肥料與農藥,是最環保的天然材料之一。
竹杯與竹炭杯不僅耐用、質感自然,當它們退役時,也能在土壤中逐漸分解,回到大地懷抱,完全不會造成塑膠微粒污染。
· 咖啡渣吸管
回收的咖啡渣製成,堅固耐用並帶有淡淡咖啡香。使用後可自然分解回歸土壤,減少塑膠汙染,讓資源循環再利用。
· 玉米澱粉袋
以玉米澱粉為原料製作,這種袋子在堆肥或特定環境下可被微生物分解,最終變成二氧化碳與水。與傳統塑膠袋相比,它的生命循環更貼近自然,減少了海洋生物誤食與環境累積污染的風險。
· 甘蔗杯
來自製糖後的甘蔗渣,經過高溫與壓製加工,就成了堅固又耐熱的「甘蔗杯」。
它不需要任何塑膠塗層,使用完後,便能被自然分解,甚至可以在家庭堆肥中慢慢回歸土壤,讓一杯飲品的快樂,延續成對環境的溫柔。

成分與特性
可降解用品多取自天然材質——如竹子、稻殼、玉米澱粉(PLA)——不含對環境有害的塑化劑與重金屬。它們在特定條件下(如溫度、濕度、微生物作用)能自然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過程不會釋放毒素。
為什麼選擇可降解物品?
1️⃣減少塑膠汙染
全球每年有超過 800 萬噸塑膠進入海洋,分解需數百年。可降解物品能在數月到數年內消失於自然,不留長久傷害。
2️⃣保護野生動物
海龜誤食塑膠袋、鳥類吞下塑膠碎片,這些新聞不再只是報導,而是現實。少用一次塑膠,可能就少一個危險發生。
3️⃣節省資源與能源
天然材質的生產過程多依賴可再生資源,相較於石化製品,碳排放與能源消耗更低。
4️⃣生活美感與溫度
天然竹木的紋理與香氣,讓生活多了點手作感與自然氣息。用它們,不只是環保,更是生活品味的展現。
可降解產品相關品牌
• 春池玻璃
回收廢棄玻璃,轉化成再生建材與工藝品,打造循環經濟的永續美學。
• 元泰竹藝社
以在地竹材製作餐具與生活用品,結合手作與設計,展現竹的天然之美。
• renouvo
將農業剩餘資源製成可降解材料,推出餐具與包裝,減少一次性塑膠。
• 沐霓青 (Moonygreen)
提供可堆肥分解袋與環保餐具,幫助日常選擇更低碳、更純淨。

選擇春池玻璃與可降解物品,不是因為它們完美,而是因為它們真實地在改變世界。
或許,下一次你換牙刷、買水杯,手裡那個溫潤的竹柄、那片透明的再生玻璃,就正悄悄地為地球減壓。
資料來源:
https://www.guaduabamboo.com/blog/bamboo-is-the-fastest-growing-plant-on-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