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當第一股冷風吹進城市,冬天正式登場。
在二十四節氣中,「立冬」象徵著秋去冬來,也是萬物收藏能量的時刻,對現代人來說,這不只是天氣變冷的一天,更是提醒我們——該讓生活放慢節奏,讓身體好好準備過冬的開始。
為什麼立冬要「補」與「暖」?——從傳統到現代的健康觀
古人說「立冬進補」,背後藏著一種順應自然的智慧。隨著氣溫下降,身體血液循環變慢、代謝也隨之放緩,這時候要做的,不是大魚大肉的「補身」,而是幫助身體留住熱能、穩定能量。
很多植物性食材都具有溫補作用,能幫助身體穩定能量、循環順暢。
像是:
薑:促進血液循環、驅寒暖胃。
地瓜與南瓜:富含天然碳水與膳食纖維,幫助穩定能量。
豆腐與豆漿:植物性蛋白來源,溫和滋養、容易吸收。
「補」,不是補熱量,而是讓身體的節奏與氣候同步,當我們選擇當季、在地、簡單的食材,也是在練習一種對地球友善的生活方式。
吃得暖、穿得暖、動得暖——立冬三大保暖重點
1. 吃得暖|用一碗熱湯留住能量
立冬後的根莖蔬菜最甜美,正是冬日進補的好時節,可以試試這道簡單又安心的溫補湯品:
蔬食版四神湯
以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為基底,加入杏鮑菇與豆腐取代傳統肉類,再以薑片與枸杞提味,清潤暖胃、溫和補氣,富含植物性蛋白與膳食纖維,讓身體在冬天保持暖意又不負擔。
2. 穿得暖|比開暖氣更聰明的保溫方式
天氣再冷,也不一定需要依賴暖氣。「洋蔥式穿法」是最節能又有效的保暖方式:棉質內層吸汗、保暖層維持溫度、防風外層抵禦寒氣。選擇天然纖維或再生材質的衣物,讓舒適與環保並行,身體與地球都能自在呼吸。
3. 動得暖|活動是最自然的取暖法
冬天越冷,越容易久坐、懶得動。但其實,只要每天抽出 10 分鐘散步或伸展,就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體溫。比起依賴外在能源,讓身體自己發熱,才是最永續的保暖方式。
順應自然,就是最好的永續
節氣的智慧在於「順應」。立冬提醒我們,不必對抗氣候,而是學會與自然共處。當我們吃當季蔬食、調整作息、減少能源浪費,其實就在實踐一種對地球也溫柔的生活態度。
永續,不只是環保行動的名詞,也是一種生活的節奏:一碗熱湯、一盞溫茶、一個早睡的夜晚,都能成為讓身體、土地與心靈一起安靜下來的小小行動。
讓這個冬天更有溫度
立冬,是自然提醒我們「慢下來」的時節,與其追求快速取暖,不如讓自己與季節同頻。
當我們學會順應節氣、吃進土地的能量、照顧好自己,也在悄悄地為地球留下一份溫度。
從一碗蔬食湯開始,讓這個冬天——溫暖自己,也溫柔對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