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你眼前的碧海藍天,正在悄悄消失…?不是藻,是草:從海草床開始,認識海的心臟

揭開「海草床」的藍碳秘密,守護海洋從你我開始在台灣的東沙環礁、澎湖潮間帶或墾丁的水下淺灘,有一片鮮少人知的綠色寶藏 —— 海草床。這些看似平凡的海底草原,其實是地球最強大的「碳吸塵器」,也是無數海洋生命的避風港。但你知道嗎?這些神奇的海草床,正在以每年 1.5% 的速度消失,過去已流失超過三成。我們的眼睛看不到,卻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感受到它消失後的沉重代價。 圖片來源:國家公園署 🐠 一張看不見的海底床,睡著整片生態系 海草不是海藻,它是會開花、長根、會傳宗接代的「海洋植物」。這些植物穩穩地扎根在沙質或泥灘底層,形成綠色草原般的海底生態系,被稱為「海草床」。這裡孕育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海龜、海馬、魟魚、蝦蟹、稚魚……牠們在這裡出生、覓食、躲藏、成長。 海草床就像一張舒適的水下搖籃,默默承載著海洋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圖片來源:國家公園署 🌍 吸碳、淨水、防浪?它們比你想的還厲害! 除了提供生物棲地,海草床還是超強的「自然保衛隊」: ➡️藍碳寶庫:海草床每平方公里每年可吸收約 83 噸碳,碳儲存效率遠高於陸地森林,是地球對抗暖化的秘密武器。 ➡️淨化水質:海草的根系過濾泥沙、吸收過剩營養,維持海水清澈。 ➡️減緩侵蝕:茂密的葉片能減緩海浪與潮汐的力量,保護脆弱的海岸線不被侵蝕。 但這些功能,都建立在「它們還活著」的前提上。 🏞️台灣的海草床,曾經繁盛、現在呢? 你可能沒聽過,但台灣其實擁有約 12 種海草,分布於東沙、澎湖、蘭嶼與西南沿海。尤其是東沙環礁,擁有全台最大的海草床,面積超過 5,400 公頃。 然而,受到氣候變遷、海域開發、廢水污染與過度捕撈影響,海草床正快速減少。像澎湖部分地區,原本豐茂的草原,現在已成光禿沙地。 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種植物,而是一整座海底城市。 🛠️ 幸好,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拯救 在澎湖,科學家與地方社群合作展開海草復育行動。他們用一根根種苗、一段段潛水時間,努力重建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也有學校老師帶著學生觀察記錄、NGO舉辦「海草公民科學家」計畫,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復育海草床,不只是一場生態任務,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承諾。 那我們人類,能做些什麼? ✅ 減少海岸污染: 避免在海邊使用含磷洗劑、塑膠製品,這些污染物最終都會影響海草床的健康。 ✅ 拒絕破壞性海產: 選擇永續捕撈或友善漁法的海鮮,拒買以底拖網捕撈的產品,減少對海床的傷害。 ✅ 支持保育行動: 關注海洋保育組織的復育計畫、捐款、參與志工,或只是分享一則貼文,都可能成為一點微光。 圖片來源:植境複合式概念館-一口蔬食展 💬海底那張靜靜的綠床,其實是在等我們醒來 我們以為海洋夠深夠遠,不需要擔心;但其實,氣候的變化、魚群的消失、岸邊的退縮,都是訊號。而那片看似不起眼的海草床,其實正是海洋給我們的一封求救信。 下次看見海邊那片晃動的綠意,請記得——那不只是海底的一張床,而是生命的搖籃,也是我們與海共生的起點。

2025/08/08

🌿【失物招領公告】

親愛的朋友們: 感謝您蒞臨植境空間。在日常營運與活動期間,我們時常發現來訪者遺留的各類物品(如水壺、帽子、傘、外套、餐具等)。為維護空間整潔與公共衛生,我們特別訂定以下保管原則: 🔸 保管期限:最多 1 個月所有拾獲物品將統一保管 30 天。超過期限仍無人認領者,將視為廢棄物處理,不另行通知。 🔸 衛生敏感物品:得提前處理如飲食相關容器(例:水壺、便當盒)、潮濕衣物、有異味或發霉現象之物品,將視情況提前處理以維護環境安全。 🔸 查詢與認領方式請於營業時間內透過官方 LINE 帳號聯繫我們,我們將協助您確認失物。 讓我們一同維護共享空間的友善與秩序,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 🌿【Lost & Found Notice】 Dear friends, Thank you for visiting plantārium. During our daily operations and events, we often find various personal items left behind by visitors (such as water bottles, hats, umbrellas, jackets,

2025/08/06

養腸道、護免疫:你吃的纖維,地球也喜歡!

你知道嗎?你吃進肚子的那一口蔬菜,不只讓腸道更順、身體更健康,也可能對地球造成深遠的影響。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常常聽說「膳食纖維對身體好」,卻很少想到,選擇「高纖的植物性飲食」,也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行動。這篇文章,我們就從日常飲食中最容易忽略的「纖維」出發,聊聊它如何同時滋養身體與土地吧! 什麼是膳食纖維?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膳食纖維為一種人體無法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主要分布在蔬果、豆類、全穀類、堅果等植物性食物中,而對於我們身體也有許多的好處: 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穩定血糖,延緩餐後血糖上升 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 餵養腸道好菌,提升免疫力 據研究指出,腸道健康與情緒、睡眠、免疫甚至大腦功能都有關。也就是說,你的心情、專注力甚至是感冒頻率,很可能與你今天有沒有吃足夠纖維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pexels) 多吃植物性高纖食物,也讓地球喘口氣 選擇吃高纖食物,意味著選擇更多植物、少一點肉。這不只對身體好,對地球來說,也是負擔比較小得好選擇。 舉例來說,種植豆類、地瓜、燕麥等高纖作物所消耗的水資源與碳排放,遠低於肉類或乳製品的生產過程。並且往往能在地栽種、不需進口冷藏,減少了長途運輸與能源耗損。 這正是近年聯合國所提倡的「地球健康飲食(Planetary Health Diet)」核心精神:選擇對人體健康、同時也對地球永續有益的飲食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 從餐桌開始的永續生活,高纖飲食這樣做 1.多吃原型食物 2.選擇本地當季蔬果 3.以豆類取代肉類 4.自己下廚,減少外食包裝垃圾 你的每一口,都在選擇自己的生活,也左右地球的未來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生活裡,三餐往往成了例行公事。為了省時、省力,許多人習慣依賴外食,卻忽略了高油、高鹽、低纖的飲食,正在悄悄影響我們的健康。 但除了身體,這些看似日常的小選擇,也正在改變地球的樣貌。大量肉類與加工食品的生產,不只消耗大量資源,也帶來更高的碳排放。反觀富含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飲食,對腸道好,也對環境更加溫和。 我們常說:「你的選擇會造就你的未來」,可以通用在任何事,同理在飲食上也是一樣的。 選擇一份高纖、簡單、來自大地的飲食,不只是為了讓腸道更健康,也是對環境溫柔地說一聲:「我願意慢下來,選擇更好的方式。」 下一次吃飯前,不妨想一想:我今天的這一口,是不是也在為自己和地球,做出一個更好的決定?

2025/08/05

父親節送什麼?6 個環保又實用的永續禮物推薦

父親節,送的不只是禮物 父親節即將到來,你是否已經開始苦惱該送什麼給爸爸?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名牌皮帶、錢包、刮鬍刀、紅酒等傳統禮物,雖然實用,但往往缺乏新意,也可能只是一時的消費。事實上,爸爸最希望收到的,往往不是昂貴的東西,而是一份貼心的心意與陪伴。 在這個強調永續發展與環保意識的時代,父親節的禮物也能有新的選擇。送禮不僅是對爸爸的愛,更能是一種生活態度。選擇一份環保、實用又能長久陪伴的禮物,不只是照顧爸爸,更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地球。這樣的禮物,不會隨時間被遺忘,而是每天融入生活,提醒著彼此的心意。 圖片來源:Canva 傳統送禮的隱藏問題 每逢父親節,百貨公司與網路平台總會推出琳瑯滿目的禮品組合,但背後卻伴隨著大量浪費。過度的塑膠包裝、一次性緩衝材料,為了「看起來高級」而設計卻無法回收,往往在拆開禮物的瞬間就變成垃圾。更糟的是,許多傳統禮品並不符合真正需求:皮帶、錢包早已有好幾個,酒類禮盒甚至可能危害健康,刮鬍刀雖然實用卻只是消耗品,難以留下長久心意。這樣的送禮模式,逐漸讓節日失去了「陪伴與感謝」的意義。 因此,永續送禮成為更好的選擇。它象徵我們不僅關心當下,更在意爸爸的長遠健康與環境的未來。與其再添一個被放在抽屜的物品,不如送一份能真正使用、能陪伴日常、能減少浪費的禮物。這樣的心意,不只是送給爸爸的驚喜,更是送給地球的一份承諾。 父親節送什麼?植境來幫你想💭💭💭 ❤️愛爸爸,也是愛地球 父親節是一個表達感謝的時刻,但我們可以讓這份心意更有力量。今年,試著將禮物與「永續」結合:用環保杯代替一次性紙杯,守護爸爸的日常健康;用植栽代替花束,讓愛隨時間成長;用在地農產品代替高碳足跡進口食品,支持友善耕作;用自製健康料理代替華麗包裝,讓陪伴的溫度超越物質。 爸爸教會了我們責任與守護,而在這個世代,我們也能用行動守護爸爸與地球。因為最好的禮物,不是價值多少錢,而是能帶來健康、陪伴與更美好的未來。這份禮物,會隨著日子慢慢展現力量,就像父愛一樣,深沉而長遠。

2025/08/01

🪳夏季蟑螂暴增怎麼辦?5招環保驅蟑法讓你輕鬆擺脫害蟲困擾!

☀️夏天蟑螂大爆發,健康威脅你不可忽視! 夏天一到,家中蟑螂數量暴增,根據環境研究顯示,夏季蟑螂的活動量是冬天的8倍以上!牠們躲藏在廚房、排水管、櫥櫃等角落,不只讓人不舒服,蟑螂帶來的健康風險更不可輕忽。蟑螂除了活體本身令人厭惡,牠們攜帶的過敏原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蟑螂會穿梭於垃圾與髒亂處,身上沾染細菌與致敏物質。蟑螂的排泄物、分泌物、脫落的外皮、屍體碎片,甚至卵,都含有過敏原。這些過敏原會引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癢、氣喘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身體長期慢性發炎。此外,誤食被蟑螂爬過的食物還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根據台灣研究,蟑螂是繼塵蟎之後的第二大常見過敏原。由此可見,蟑螂不只是「惱人小蟲」,更是威脅家人健康的隱患。 圖片來源:ETtoday ❓傳統殺蟲劑的風險與環境隱憂 許多人面對蟑螂時,會第一時間選擇化學殺蟲劑。然而,市售殺蟲劑中多含有擬除蟲菊酯、有機磷等成分,這些化學物質雖然有效,卻容易對人體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產生刺激,特別是對嬰幼兒和寵物有較大風險。更糟的是,這些化學成分容易污染室內空氣及水源,隨著清理進入排水系統,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傷害。長期使用化學殺蟲劑,也可能導致蟑螂產生抗藥性,讓防治更加困難。面對健康和環境雙重壓力,我們迫切需要更安全、永續的驅蟑方案。 圖片來源:TVBS新聞 5招天然環保驅蟑法,守護健康也守護地球!以下分享5個環保且有效的驅蟑方法,簡單實用又對人體和生態友善: 小蘇打+糖粉陷阱以1:1比例混合小蘇打與糖粉,撒在蟑螂經常出沒處。糖粉吸引蟑螂,小蘇打與蟑螂體內酸性反應,讓蟑螂無法存活。 柑橘皮(檸檬、橘子皮)驅蟑蟑螂害怕柑橘類果皮的香氣,將曬乾的果皮放在廚櫃、垃圾桶附近,有助驅趕蟑螂,還能自然除臭。 天然精油噴霧用茶樹油、尤加利油或薄荷油製成噴霧(比例:水200ml+白醋50ml+精油10滴),噴灑於蟑螂藏身的縫隙與角落,有效驅散蟑螂。 保持居家整潔乾燥經常清理食物殘渣,垃圾桶每日清倒,封堵牆壁裂縫與排水孔,杜絕蟑螂入侵與滋生環境。 使用天然矽藻土矽藻土是天然礦石粉,對人體無害,能吸附蟑螂體表油脂與水分,導致脫水死亡,是安全有效的物理殺蟲方法。 🏠從細節做起,打造無蟑健康的居家環境! 夏季蟑螂數量激增,危害健康不容忽視。與其依賴化學殺蟲劑,導致人體和環境風險,不如用天然、環保的方式對抗蟑螂。從保持家中清潔、封堵縫隙開始,搭配天然驅蟑法,不僅能有效減少蟑螂,也讓家人免受過敏與毒害之苦。這不只是保護自己,更是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今年夏天,讓我們用最聰明的環保方法,和蟑螂說再見,守護健康與永續生活!

2025/07/31

🐝 沒有蜜蜂,我們的餐桌會怎樣?——揭開蜜蜂與農業的生死連結

🌟蜜蜂: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小英雄 蜜蜂,這種體型微小的昆蟲,長久以來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雖然牠們的工作不如大型動物顯眼,但牠們透過授粉,實質影響著全球食物鏈的健康。全球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作物需要依賴蜜蜂及其他授粉者的幫助才能結出果實,例如蘋果、藍莓、杏仁、南瓜等多種蔬果。除了提供食物,蜜蜂同時也為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做出貢獻,讓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動物能夠和諧共存。 圖片來源:商業週刊 🌱 永續農業與蜜蜂的密切連結 永續農業強調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蜜蜂正是永續農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蜜蜂授粉能顯著提升作物的產量與品質,讓農民能減少對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依賴,從而降低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蜜蜂的授粉行為促進了農田的生物多樣性。多樣的植物種類意味著更加健康的生態系統,也使得土壤結構更為穩固,有利於水土保持。此外,蜜蜂間接支持了許多依賴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維繫生態系統的平衡與韌性。因此,蜜蜂的健康與數量直接影響到永續農業的成敗。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蜜蜂面臨的嚴峻挑戰與生存危機 近年來,蜜蜂數量大幅下降,這一現象被稱為「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造成這一危機的原因複雜且多元,包括: 農藥使用過度:尤其是新菸鹼類農藥,會干擾蜜蜂的神經系統,影響牠們的導航和覓食能力。 棲息地流失:城市化與農地單一作物種植造成蜜蜂缺乏多樣花源及安全的棲息環境。 疾病與寄生蟲:例如蜂螨(Varroa mite)會吸取蜜蜂體液並傳播病毒,嚴重削弱蜂群。 氣候變遷:氣候異常導致花期錯亂與食物短缺,影響蜜蜂的生存節奏。 蜜蜂數量銳減不僅會影響農作物授粉,進而威脅全球糧食安全,也會打破自然生態平衡,帶來難以預估的環境後果。 🤝  植境教你 ! 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蜜蜂守護行動 🌍 蜜蜂的健康與我們的食物安全、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牠們雖小,卻是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穩定不可或缺的守護者。面對蜜蜂數量下滑的警訊,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從日常生活做起,守護這群辛勤的小英雄。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確保永續農業的未來,也為子孫留下美好的地球🌱。

2025/07/25

賽道瘋狂!《F1電影》狂掃4.34億票房,背後竟藏一場賽車界的環保革命?

🏎️從銀幕到現實:F1 賽車燃起全球關注 隨著由布萊德・彼特主演,講述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1)賽車比賽的《F1電影》席捲全球票房,不僅讓大眾重新認識這項極限運動,也喚起了對「賽車是否能環保」這個議題的關注。這項被譽為「科技最高殿堂」的賽車運動,長久以來被批評為高碳排放、高耗能的象徵,根據 Carbon Trust 的研究報告,F1 整體運營(包含移動、物流與場地營運)在 2019 年的碳足跡約為 256,000 噸 CO₂e。而這些數字也迫使這項頂尖運動開始正視自身對環境的衝擊。 圖片來源:Apple TV 🔥從高碳運動轉身:F1 的永續承諾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F1 並未袖手旁觀。F1 官方在 2019 年宣布「永續發展計畫」,目標在 2030 年達到淨零碳排放(Net Zero Carbon),這不僅是場面話,而是包含以下幾項具體措施的轉型藍圖: 推動 E10 生質燃料:自 2022 年起,F1 車隊改用含 10% 生質酒精的燃料,預計在 2026 年推出 100% 永續燃料。 綠色運輸改革:F1 正積極轉向低碳物流與航運模式,並試行使用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運輸方式。 賽道設施永續化:如英國 Silverstone 賽道全面導入太陽能板供電;多個場館也採用循環再利用水資源系統。 數位減碳管理:與 Aramco、DHL 等合作夥伴建置碳排追蹤系統,將數據用於即時決策與優化。 根據 2023 年 F1

2025/07/25

與植境一起走入-從布料到愛的傳遞:印花樂 x 靜思堂 巧藝坊的暖心手作

今年,植境有幸與在地設計品牌印花樂一同走入位於台北大同區的靜思堂,透過實地參訪,親身感受志工長輩們在巧藝坊的用心與創意,也見證了設計與公益如何攜手,讓回收布料重獲新生。 從生活汲取靈感的印花樂 位於台北大稻埕的在地品牌「印花樂」,總是從日常生活汲取創作靈感,不論是台灣人熟悉的早餐、阿嬤家的花磚與鐵窗,處處展現濃厚台灣味道的設計巧思。除了對文化美學的堅持,印花樂也積極關注環境永續,持續透過設計推動友善地球的理念。 圖片來源:印花樂 身體力行的環保實踐者們來到同樣位於大同區的慈濟靜思堂,是另一處令人感動的環保場域,植境團隊走進靜思堂,迎接我們的是一群精神飽滿的長輩們,不論豔陽高照還是風雨交加,他們始終如一地投入志工行列。從回收分類、環保、料理,到裁縫製作,他們身體力行,將時間與勞力奉獻於環保與公益。 正在解說如何處理回收的慈濟志工們 讓回收布料華麗轉身的魔法工坊 靜思堂裡的「巧藝坊」,就像是一間「奇幻魔術室」,是長輩們展現巧手與創意的所在。坊內的布料、拉鍊、蕾絲與裁縫設備,多為善心人士捐贈與回收所得。這些看似無用的材料,經過長輩們的巧手改造,搖身一變成為獨一無二、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 巧藝坊製作的各式各樣產品,提袋、零錢包應有盡有! 巧藝坊秉持「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的精神,延續惜物愛物的傳統,也讓資源獲得重生。例如在2023年土耳其強震發生後,志工們手工製作並捐贈500條圍巾送往災區,為災民帶來溫暖與希望。 拄杖不改初心的手作匠人 這次因與印花樂合作,讓植境有幸一同走進靜思堂,親身感受巧藝坊的魅力。當天由銀鳳師姑導覽,雖然她年事已高、行動需靠拐杖,但全程堅持不假他人之手,從挑布、剪裁到縫製,全都一手包辦。 細心丈量與剪裁的老師傅-銀鳳師姑 她的雙手蘊藏著歲月的經驗與技藝,每一道針線都細膩踏實。一塊舊布料在她手中彷彿獲得新生命,成為嶄新且獨一無二的物品。這份「堅毅不拔」與「惜福愛物」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們每一位參與者。 銀鳳師姑完成了首個以印花樂布料製成的提袋 設計 x 公益的溫暖合作 印花樂秉持「做公益不落人後」的信念,將過去為不同品牌設計的布料花樣提供給巧藝坊使用,成為創作結緣品的素材。這些帶有設計感與溫度的布料,不僅被賦予新用途,也將愛心與關懷繼續傳遞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設計」與「公益」的溫暖交會。 印花樂與慈濟志工討論過程 植境的觀察與感動 對植境而言,這場拜訪不僅是合作的見證,更是一堂深刻的學習之旅。從一針一線的細膩手作,到資源再利用的精神實踐,我們深刻感受到社會裡那份真摯的關懷。未來,植境也將持續連結不同夥伴,一同創造更多共好與溫暖的可能。

2025/07/21